建筑摄影常用的镜头

发布时间:2024-09-12     点击量:

镜头是摄影艺术语汇的表现手段。建筑摄影首先要求正确呈现建筑各个立面的透视关系,以满足专业和艺术的要求,横平竖直的画面效果是建筑摄影的基本要求。调整透视的能力是区别专业摄影和业余摄影的重要标志,从这个角度来讲,选择一款适合拍摄主体的镜头,对于画面的呈现至关重要。在《建筑摄影:凝动音乐的演奏》"建筑摄影的器材选用"一章,作者林铭述对建筑摄影常用的镜头进行了总结:

四川某酒店室内大厅。使用佳能24 毫米移轴镜头拍摄,即使拍摄者站在地面拍摄,也保证了横平竖直的画面效果。

移轴镜头

移轴镜头可以充分发挥全画幅的优势,满足其在透视构图上的表现要求。这种镜头虽然和人的视角观察有所不同,但其焦点透视的夸张效果却被普遍接受,也表现出一种艺术魅力。要想拍摄建筑保持透视不变形,最佳拍摄位置是在建筑正面的中点高度位置,比如,20 层的大楼的最佳拍摄点是对面建筑10 层位置。在实际拍摄中,由于现代建筑物通常都很高大,不易找到合适的拍摄点,所以用技术手段调整透视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以往建筑摄影主要是依靠大画幅相机的移轴和摇摆等功能进行调整,今天135 全画幅相机的移轴镜头也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移轴相机或者移轴镜头是对透视的主动调节方式,使用移轴镜头可以在选好拍摄位置之后,通过上下左右前后移动或摆动的方式对镜头进行调整。虽然拍摄者没有移动位置,却给人以移动了位置后进行拍摄的感觉,这就是移轴镜头神奇的地方。佳能17 毫米超广角移轴镜头给建筑摄影带来了极大便利,可以让建筑摄影达到满意的透视效果。如果不具备这种专业的移轴镜头,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再经过后期修图软件的处理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如果焦距更广,往往有比移轴镜头更广域的调整空间。

哈尔滨大剧院内景。10 毫米超广角镜头有足够的空间对画面进行横平竖直的调整,尤其在室内建筑摄影中更能发挥威力。设计师马岩松在室内大量使用了水曲柳贴面,使整个空间显得高雅简洁。

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具有强烈的透视感和广阔的空间感,随着焦距的不断扩展,透视点会不断被强化,空间也不断被展开。超广角镜头则是建筑摄影的重要镜头。超广角镜头构图空间更加广阔,显著超过了人眼直接观看到的场景,从而拓宽了视野。这种镜头可以使远近物体的大小比例变得悬殊,进而强化了画面中的深远感,突出了画面前景中的巨大物体,有利于交代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是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在中国有众多作品,广州大剧院就是哈迪德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北京银河SOHO 建筑群、丽泽大厦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也都出自她手。她有一句名言:“我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是可以飘浮的。”哈迪德是利用形式主义的大师,认为建筑可以离开语言。她的形式技巧通常被定义为“动态构成”,即用不动的画面表现运动的效果,包含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一般来说,在静止的艺术作品中运动感的产生有多种途径,如改变形状的比例或透视的角度使画面变形或者倾斜,还有重叠、频闪等手段,这些都是哈迪德的设计手法,这种无重力的离开语言的境界恰恰犹如音乐在飘浮。她曾获得建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史特灵奖和皇家金质奖章。保证建筑摄影横平竖直的几种方式包括:①端平相机,选择最佳拍摄点,即在建筑高度的中间点,要求使镜头的轴线与建筑物的垂直线和水平线保持一致。②超广角镜头可竖拍剪裁,因为超广角镜头有巨大的镜头像场,竖拍剪裁可以取得和移轴镜头同样的效果。高像素数码相机虽然可以带来剪裁的空间,但随之而来的是像素的损失。③利用引导线或地面上的图案来寻找前景以扩展空间的纵深感,从而达到横平竖直的构图,这样拍摄不但能够避免由于剪裁而带来的像素损失,还能增添画面活力。使用超广角镜头逼近建筑主体可以构成透视的夸张效果,但在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必须克服一般化,这不仅因为角度大,也是为了与人的正常视角拉开距离。

纽约帝国大厦。长焦镜头拍摄建筑群具有散点透视的视觉效果。我在帝国大厦对面的洛克菲勒大厦顶层找到合适的拍摄点,取得了这张照片的正常透视。

中长焦镜头

中长焦镜头具有散点透视、强烈的压缩感,以及构图扁平化的特点。使用这种镜头拍摄建筑会使画面更加抽象化,为建筑摄影带来现代构图的元素,而且对建筑细节的描绘也更需要中长焦镜头来完成。退后到远处拍摄一座建筑物的整体,往往更易使画面具有宏伟的视觉效果。其在透视上较符合人们的视觉感受,对局部和细节的描绘也更为精细,在构图和光影的捕捉上则具有更多的可能。在拍摄建筑的过程中,长焦镜头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是一个有趣的审美变化。长焦镜头拍摄的难度在于如何去“发现”。比如,在同一个场景大家都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角度会比较接近,但使用长焦镜头完全可以让你在浩大的空间中发现细小而精致的图形,以及无数可能被忽视的最美的角度,所以非常考验摄影师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中长焦镜头还具有虚化的功能。在建筑摄影中,为了突出主题、削弱背景,往往使用大光圈显示出虚化的效果,通常焦距越长虚化效果越佳;反之,如果要利用中长焦镜头拍摄超焦距画面,则需要尽可能地远离建筑主体拍摄,同时把光圈尽可能缩小。

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海洋博物馆。标准镜头犹如以人的视角来观看,是常用的建筑摄影镜头,拍摄较大的建筑时往往只能取局部,但也是基本功练习经常使用的镜头。

标准镜头

传统意义上的标准镜头其焦距一般是50 毫米,它的视角与人的视角相同,能够很好地再现人眼所看到的场景。但在实际应用中,标准镜头是以135 全画幅尺寸的对角线42 毫米为焦距确定的,在数码摄影时代由于感光元件的尺寸不同,一般会把35 到58 毫米焦距的镜头都称为标准镜头的焦距段。熟练使用标准定焦镜头是摄影的基本功,很多摄影大师使用标准镜头创作出了无数经典作品。标准镜头由于和人的视角相近,早期是建筑摄影最常用的镜头,后因广角镜头的出现,标准镜头在建筑摄影中的使用率才开始降低。

北京朝阳门银河SOHO。使用8—15 毫米鱼眼镜头拍摄,8 毫米焦距时可以达到180°的视角,曲线造型的建筑较适合用鱼眼镜头拍摄。从这张照片中可以感受到哈迪德设计的建筑作品那种无重力的飘浮感。

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可以达到180°的超大视角,犹如鱼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世界。它可以使光学畸变在极短的焦距中合理存在,从而形成夸张的桶形畸变。不同于经过透视校正的超广角镜头,这种夸张的表现给人以新的观察视角,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适合拍摄某些特定的建筑题材,如可加强画面边缘水平线和垂直线的夸张畸变。

图文摘自

作 者:林铭述 

开 本:16 开

版 次:2022 年5 月第1 版

ISBN 978-7-5179-1180-7

定价:118.00元

该书按建筑摄影的器材、构图、新视角、光影、创意、思考和后期七个层面,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建筑以及建筑摄影的特点、魅力、技巧和创新的思考及呈现。全书包括建筑摄影作品近300幅,在配合技巧创意讲述的同时,颇具欣赏性。

购书方式

1、保存下图至手机相册,

2、打开手机天猫扫一扫,

3、选择该图片,即可购买

| 新书 |

林铭述摄影、音乐、建筑跨界之作《建筑摄影:凝动音乐的演奏》出版

一部书,读懂美

孩子剧团,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蓬皮杜近半个世纪的100件珍贵藏品,都在这本书

创刊25年《镜头》杂志,教您如何与摄影之美同行

《第13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沉默者的话语》致敬马克·吕布

摄影,如何学?

旅行摄影,如何拍得不落俗套?

距离成为优秀生态摄影师,只差这本训练手册

近300幅广告影像,见证40多年生活巨变

一份宝贵的脱贫攻坚时代影像,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创作遇瓶颈?这里有拍出佳作的10大秘诀

摄影人必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摄影百科全书”

跟随耶鲁学派“引航人”托德·帕帕乔治,直抵“摄影的核心”

改变世界的十大名酒

跟随格里·巴杰,重新读懂摄影

“中外摄影对着拍”画册出版

52个任务清单,让你的风景摄影提升新高度

52种口味!为你的照片加点料

按下快门,之后呢?

《口述影像历史——与共和国同行(1949—1978)》(三卷本)问世

一天24小时,如何用好光?

文献摄影典范之作:图文映现中国匠人的痴情坚守

好照片背后的规则,你知道吗?

风光摄影千篇一律?不妨研读传统美学,滋养你的创作

2020年第一问,摄影是什么?

36种古典影像工艺,重温摄影术诞生的第一个百年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来自历法源头的影像物候报告》

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影像致敬农业文化遗产

无人机航拍,怎么拍才有趣

什么,成就了莎莉·曼?

就地取材&轻松取景:手把手教你用手机拍出创意!

世间最美的50座城堡,浪漫背后还有鲜为人知的历史

街拍的52个任务清单,敢来挑战吗

如何让你的照片吸粉无数?50位Ins超人气博主亲身分享

| 影廊 |

影像见证40年之巨变

王建中:我拍下了我磅礴的心跳——恢弘长卷《黄河三峡》出版

《黄河三峡》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携手半生一道追光逐影:一对美国华裔夫妇的光影世界

雪落无声:王玉文的自觉与自省

王玉文:40年奔走创作,影像定格下工业时代的肖像

50幅历史影像,带您追忆97年风雨历程

40年前和40年后的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在这些照片里了

| 话题 | 

主席令 使摄影不再“二等公民

你的照片被侵权了,怎么办?

荷赛这盘菜,你有点腻了吗?

看不懂大师作品好在哪, 怎么破?

做一名摄影爱好者又何妨?

何 为 好 照 片?

他们为什么受人尊敬

以书证史,100本摄影书了解中国摄影的来龙去脉

| 影史 |

甲午战争爆发时,这个英国女人拍下了这样的北京城

你真的了解“直接摄影”吗?

摄影史绕不开的15位杰出女性摄影师

38幅经典名作里的她:每个女孩都是一首读不完的诗

100年历史里摄影的各种“第一次”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来稿邮箱:xuhanwen@cpph.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摄影教程』了解八种锻炼你摄影技巧的手段

下一篇:【旅游摄影】必学的13种拍照构图方法!

Copyright © 2010-2024 Powered by EyouCms 非商用版 向未来视觉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沪ICP备2024066551号-3

友情链接:真菌荧光染色剂 日本新闻 展会B2B 芝麻信息网 同轴连接器 直播基地 广州服务器回收 正经小说网 搜外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