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提问:懂事的孩子快乐吗?养孩子,请别让他“太懂事”!

发布时间:2024-09-23     点击量:

  曾经在热门微博的评论区,看到一个提问: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做一个懂事的人,还是做一个让自己开心的人?

  有人回答,如果可以选择,我不想出生。

  确实,懂事的人,委屈了自己,成就了别人。

  01

  在最近的电视剧《大考》里,从田雯雯身上,我看到了懂事的孩子有多让人心疼!

  田雯雯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闯荡,只留下她与奶奶相依为命。

  作为留守儿童,田雯雯从小就懂事,独立。

  她在家里,无论解决遇到什么难事,对父母却从来是报喜不报忧:

  晚上放学回家,遇到被尾随的黑影,她吓得心惊胆战,却在接起妈妈电话的那一刻,强报平安;

  疫情期间发烧,她不想给隔离的父母添麻烦,假装淡定地和爸爸妈妈说没事,可挂了电话却怕得不行;

  过年时,妈妈和妹妹在隔离,爸爸和工友在一起聚餐,她不光要给妈妈和妹妹送饭,还要安慰爸爸:一家四口都平平安安的,在哪都是聚。

  看到田雯雯的懂事,连老师都觉得这个小姑娘太不容易,而她却说:“其实也还好,我们班像我这样的也不少见。”

  田雯雯知道父母不容易,所以自己也要懂事一点,不能让父母操心。

  可时间久了,她的懂事似乎成了理所当然。连父母都觉得,让她委屈一点也没什么。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懂事的孩子,却只能委屈自己,成全他人。

  他们自己还是个孩子,却不敢任性、不敢索求,甚至不敢给父母添一点麻烦,他们隐藏着自己的需求,却时刻在满足他人的需求。

  懂事的背后,是如履薄冰的小心讨好,更是深深的委屈。

  02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提问:懂事的孩子快乐吗?差不多4000条回答,几乎都是——不快乐。

  其中有一个女生的回答令人心疼:她说自己从记事起,就在捡哥哥不吃的肥肉、鸡皮、鸭皮吃,家里人都夸她懂事。

  每次做肉菜,母亲也是把肥瘦肉分开,瘦肉给哥哥,肥肉给她。

  直到有一次,她和小伙伴争论肥肉好吃还是瘦肉好吃,然后回家偷尝了一块瘦肉。

  她说,那种直击灵魂的美好味觉体验,直到今天她都记忆深刻。

  长大后的她,不吃任何肥腻的肉和肉皮。她说,这都是给自己童年时懂事的补偿。

  另外一个故事,来自于一对姐弟。

  姐姐比弟弟大5岁,从小父母就教育她要让着弟弟。

  从小到大,姐姐从来不和弟弟争抢:

  她不和弟弟争电视,而是陪着他一起看自己不喜欢看的动画片;

  她不和弟弟攀比做家务,总是主动地洗碗、擦地,因为“弟弟年纪还小”。

  哪怕是吵架,妈妈也不问缘由,只是告诉她:你是姐姐,你就不能让让他?

  后来有一次买玩具,弟弟的小汽车要100多,吵着要买,妈妈答应了;

  可她想要一只布娃娃,却遭到了拒绝:太贵了,弟弟不懂事,你也跟着不懂事?

  于是,她将想要拥有一只布娃娃的愿望深深埋藏在了心底,后来当她有能力自己买的时候,却再也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快乐。

  03

  乖巧、懂事的孩子会让父母省心,但却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们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痛苦。”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在童年放肆地疯玩、任性地胡闹、勇敢地说不,那无论长到多大,他的内心始终都有缺憾和委屈。

  所以,不要再用“乖、懂事”来教育孩子了,教会孩子拥有独立的思想,忠于自己的感受,坚定不移地爱自己,远比懂事乖巧更重要!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要保护孩子的天性,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

  有人曾在后台提问:8岁的孩子在外面特别懂事,但是在家里脾气特别大,一遇到不高兴的事就哭,该如何引导?

  柏燕宜回答说: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耐心并给予回应。同时要观察孩子为何发脾气,尽量给孩子提供帮助,让孩子的情绪得以释放,并学会表达情绪。

  所以,父母不要在孩子哭闹时指责孩子不懂事,更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表达,而是要让孩子充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此才能让孩子顺着天性成长。

  其次,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满足孩子的需求。

  教育学博士陈美玲培养出了三个斯坦福儿子,她曾呼吁:所有的父母,一定不要忽略孩子,尤其是在工作忙的时候。 

  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并尽量满足孩子,这样才会使孩子的内心安定。

  当孩子情绪失控、暴躁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不要用“要学会懂事”的言辞来教育孩子,而要以同理心去感受孩子,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帮助他安静下来。

  最后,父母要相亲相爱,给予孩子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

  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让孩子在和谐有爱的家庭中成长,而不必每天为了讨好父母而刻意委屈自己,不必让自己成为维系父母关系的纽带。

  正如有句话所说,爸爸疼爱尊重孩子的妈妈;妈妈欣赏推崇孩子的爸爸,是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无论何时,都请让孩子知道:

  不管他表现得好还是坏,都值得被爱,被接纳。

  千万不要为了讨好他人而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也不要为了获得他人的好评而委曲求全。

  顺从自己的内心,懂得爱自己,自信又独立,才是他该有的人生!

  撰文排版 | 宋宇    

  视觉设计 | 宫颖

  《父母必读》2022年11月刊已上市

  全年订阅享9折优惠

  还可免费获赠

  价值516元的音视频在线课程卡

上一篇:知乎-W(02390)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0.7%至9.12

下一篇:游客“最多”的省份,旅游收入“高达百亿元”,你知道是哪里吗

Copyright © 2010-2024 Powered by EyouCms 非商用版 向未来视觉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沪ICP备2024066551号-3

友情链接:真菌荧光染色剂 日本新闻 展会B2B 芝麻信息网 同轴连接器 直播基地 广州服务器回收 正经小说网 搜外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