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光圈”摄影书奖,我们在看什么?

发布时间:2024-09-26     点击量:

本年度部分入围作品。图源:aperture.org

杨家齐/文

前不久,光圈基金会与影像巴黎共同公布了2019年摄影书奖(The 2019 Paris Photo / Aperture Foundation Photobook Awards)的入围名单。本年度光圈摄影书奖设“第一本书奖”、“年度图录奖”、“年度摄影书”三个竞赛单元,同时另设评审团特别提及奖——“有关书籍的书”(jurors’ special mention-books about books)。最终获奖名单将于11月8日在光圈官网上公布。今年“光圈”关注什么从主题上来看,地区议题和少数群体成为了本年度入围作品关注的焦点。在表现手法上,大多摄影书都选择以生活中的细节来探讨其背后的宏大议题。《扎根》(Rooted)一书对于难民和移民生活的表现便是如此。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为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而设立的营地,反复出现的植物元素表现了营地的环境。摄影师并未直白地记录人们的面孔,而是以植物这样隐忍、克制的方式进行表达——生命痛苦,却有希望。

《扎根》,自出版,入围“年度摄影书”竞赛单元。图片来源:rooted.nu与此同时,本年度入围的摄影书中也有不少关注印刷品、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中的视觉表达。《现在的十月一日曾经是五月二十五》(May 25 is now October 1)、《平行国度》(The Parallel State)等书皆通过对大众传媒内容的研究,探讨了地区性议题。即便如此,不同书籍的叙事方式仍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现在的十月一日曾经是五月二十五》在1974年到2018年科索沃地区的报纸中搜寻了7座体育馆的影像,相似的造型和构图强调了其社会属性。《平行国度》则利用电视电影中的现成图像讲述了一个半虚构的故事。在图片编辑上颇为相似的《问题:时尚杂志摄影史》(Issues: A History of Photograph Fashion Magazines)和《我们如何观看:女性摄影书》(How We See:photobooks by women)也将视角投向了对时尚杂志和摄影书这两种印刷品本身的研究和梳理。由文斯·阿莱特编写的《问题》作为一本摄影史类书籍,在插图的选择上有意表现“杂志”的媒介特性。《我们如何观看》与《问题》相同,读者在阅读之时都会产生一种“书中书”的感觉。

《问题:时尚杂志摄影史》,Phaidon出版,入围“年度摄影书”竞赛单元。图片来源:uk.phaidon.com另一方面,《我们如何观看》的入围也可以看作是“光圈”对于平权议题的关注。在今年的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中,入选的女性摄影师比例同样大大增加。《我们如何观看》中收录了100本女性编著的摄影书,并在视觉和逻辑上对这些摄影书进行了再编辑,在不同书籍间寻找女性摄影师的视角。“我们如何观看”也曾以互动展览的形式出现。在守候微光2019年1月发布的《她们如何观看| 100本女性摄影书》一文中对本书做了详尽的介绍,点击链接即可查看。

《我们如何观看:女性摄影书》,10×10PHOTOBOOKS出版,入围“评审团特别提及奖”竞赛单元。图片来源:10×10 PHOTOBOOKS是书也是艺术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年度入围作品中,不少摄影书都是作为某种艺术实践的记录或呈现方式而存在。希拉·克兰扬斯基(Csilla Klenyanszki)的入围作品《家中柱》(Pillars of Home)以明艳而丰富的色彩吸引读者的眼球,而这本书的核心却并非是图片或摄影,而是一部“雕塑图像集”。《家中柱》中展示了希拉趁孩子熟睡时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在家中搭建起的根根“柱子”,画面元素极致简约,甚至让人觉得这是一本“无用之书”。希拉在私人领域进行了一场行为艺术,并最终通过图片和摄影书承载和传播,意在表现母亲在多种身份之间面临的失衡的可能性。

《家中柱》,自出版,入围“第一本书奖”竞赛单元。图片来源:pillarsofhome.com此外,在刚刚获得英国老牌摄影出版社MACK 2019年“第一本书”摄影书奖的《布谷鸟》(Oobanken)中,摄影师杰罗姆·明(Jerome Ming)借助自制的道具以雕塑等形式构建起想象中的场景。这种临时雕塑的形式反抗了传统雕塑的纪念性和永久性,同时却藉由摄影书的形式使其持续传播成为可能。在另一本摄影书《两个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中,林博彦与黄承聪二人插入了3台相机制作的说明性海报,对图像产生过程的关注多过对图像本身的关注。林黄二人以自制相机的形式反对了摄影中强烈的目的性,在观念上重新回归图像产生的过程。在摄影书《不多不少》(No More No Less)中,托马斯·索文(Thomas Sauvin)与小池贤介以一本上世纪80年代上海大学摄影专业学生的作品集为蓝本进行了再创作,遵循着画面内容“不多不少”的原则,结合拼贴画等技术手法,探讨了画面自我重构的可能性。

《不多不少》,假杂志出版,入围“年度摄影书”竞赛单元。图片来源:jiazazhi.com“书”的更多可能性“光圈”摄影书奖从2017年开始设立的评审团特别提及奖,在今年有了一个特别的后缀——“有关书籍的书”(Books About Books)。在评审团看来,关于摄影书、杂志的书籍已然变得不可忽略,甚或成为一种新的流派。他们选择了8个项目来展现此类型的优秀代表,远超以往仅仅“一部”的数量。甚至,在今年的入围名单中还出现了展览《内部世界:1927-1962现代阿根廷摄影》(Inner world:Modern Argentine Photography 1927-1962),这也是本次唯一入围的非出版物。该展览呈现了上世纪阿根廷充满现代性思想的前卫摄影艺术,突破了以往以纪实为主导的摄影范式。

《内部世界:1927-1962现代阿根廷摄影》展览现场。图片来源:Fundación Malba虽然摄影书和摄影展两者同以传播为目的,在形式上却存在很多不同。相较摄影书,影展以立体空间带来沉浸式体验,同时可以结合更多元的呈现方式和更多数字化的探索。摄影书的装帧设计大多数时候不适合于屏幕阅读。而随着VR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素质屏幕的出现,展览使图像的数字化呈现触手可及。当我们还在思考纸质出版物如何逆流而行时,展览却预示着另一种答案。来自中国的摄影书今年共有3本由中国本土艺术机构或工作室出版的摄影书入围光圈摄影书奖,其中两本来自假杂志(《两个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不多不少》),一本来自无像工作室(《第八天》)。假杂志的出版物已经连续4年入围光圈摄影书奖。摄影书作为小众门类图书,高昂的设计费用、印刷成本让多数出版商退而却步,更不消说在这样一个纸质读物凋敝的时代。少数传统出版机构、独立出版、自出版,这几乎是如今摄影书出版的全部形式。2015年入围的中国香港新世纪出版社的《底片》,是过去几年中国唯一入围的非独立出版摄影书。

《第八天》,无像工作室出版,入围“第一本书奖”竞赛单元。图片来源:无像工作室近几年,越来越多中国本土艺术机构或工作室开始进行摄影书的出版实践,推广影像文化传播和发展,并逐渐在国际展会上崭露头角。去年,由假杂志出版的中国摄影师廖逸君的作品《实验性关系》获得了光圈摄影书奖的特别选择奖,今年,这组作品也走进了法国阿尔勒摄影节。这些出版物的传播和流通让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中国摄影的更多可能性。

编辑 | 孔斯琪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摄影专题 长征路上 | 屏幕后的18岁 | 可可托海 | 在新疆支教 | 养蜂人 | 2019两会 | 代表朋友圈 | 家庭相册 | 乡愁 | 2019春运 | 农村生活 | 百年铁路 | 重庆森林 | 大货司机 | 进博会 | 江河人家 | 网吧的日本人 | 草根排球 | 北京国庆 | 人工智能 | 快递小哥 | 妈妈 | 海外工厂 | 家在东北 | 雄安春节 资源城市 | 动批谢幕 |高原藏校

影像思考 摄影愚人 | 剧场摄影 木村伊兵卫奖 | 大学生看两会 | 2019荷赛 | 荷赛调底 | 女性摄影记者 | POY视觉编辑 | emoji | 旅游自拍 | 捏脸大战 | 透纳奖 | 重复照片 | 特朗普的摄影师 | 新闻中的视觉 | 时尚报纸 | 马格南 | 春光照相馆 | 中国筷子 | 大卫·霍克尼 | 东欧摄影 | 经典电影摄影师 | 最大摄影收藏地 | 宝丽来工厂

中青摄影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 西沙群岛 | 九江决口 | 耀邦百年告别铁矛 | 暗房师退休了 | 2018年度照片

微光活动 微光体验营 | 放映会微光和朋友们 |年度影展 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

上一篇:在史泰德做本摄影书,是一次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春天,去赴一场摄影书的爬梯 | 摄影书房

Copyright © 2010-2024 Powered by EyouCms 非商用版 向未来视觉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沪ICP备2024066551号-3

友情链接:真菌荧光染色剂 日本新闻 展会B2B 芝麻信息网 同轴连接器 直播基地 广州服务器回收 正经小说网 搜外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