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类照片常见的拍摄场所
这些直线可以将空间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区域,合理的组合与选取这些区域,就可以营造出极简而惊艳的画面效果。但怎么找呢?有几个容易找的位置。「 第一类场景:墙与墙的交界处」在两面墙的交界处,会有一条它们相交产生的墙缝……废话……而且这样的画面并不好看,也很普通。
但是,如果此时在远处有一盏彩色的灯(没有颜色也OK,只要能造成差异就行),那么再看这两面墙,就会变成很有趣的对比效果:
上面是我用 Keynote 画的,你可能会有疑问,这样的场景现实中存在吗?
一般的生活中很少,但是这可是展场啊,这空间本身就没复杂的结构,并且就算会有很多灯光布置,找到这样的场景绝非难事。
现场实拍的:
更多墙和柱子交界的地方:
当然如果碰上本身颜色就不同的墙壁交界,那直接拍就好了:
所以你看,理想和现实,其实很近。
「 第二类场景:门、窗 」各种艺术展的建筑通常都有独特的设计,或简约现代或经典别致,而门通常都是最出彩的一个地方。
但是,如果正对着门去拍,可能效果并不会太好:
这是因为门后面会有比较多的杂物,解决办法就是从侧面去拍,杂物会被墙壁挡住,立体感也会更强。
有些展场空间里,会有一些独特的建筑设计,这些 “与常规建筑不同之处” ,正是我们拍摄的好选择。
比如下面这个,是在一个墙角的地方开了一扇窗。那么,从 45° 侧面去拍这扇窗,就能获得非常独特的立体效果:
而再向前一点,拍到建筑内部更多一点空间,则又会出现新的变化。
2
后期修片:别管什么细节
没错,因为这篇文章讲的 “立体空间切割法” (好拗口我差点忘了怎么写),其实我们需要把更多关注点放到画面的明暗对比和色彩和谐上,而对于传统照片中看重的细节、锐度,其实可以不那么重要。
具体怎么做好呢?
我还是以一张照片为例子,用修片过程中几个关键步骤来说明吧~
原图惨淡啊~
用的的 App 还是 Snapseed ,用到的核心工具是:透视、曲线、局部。
透视 - 解决任何一点点的歪斜和不对齐
相比同样能起到校正歪斜作用的旋转工具,这里我更推荐透视工具里的「旋转」选项。
因为手指滑过同样距离下,透视调节改变的画面幅度更小,简言之,就是透视调节更加精细。
画面上也会出现网格线可以作为对比的参照
当然,如果你的照片中不仅有歪斜问题,还有更复杂的变形,那么还可以使用「自由」调节模式。
旋转和自由是我最常用的两种调节模式
自由模式下,拖动画面任意位置(通常是四角)来改变画面,总之目的只有一个:让画面中的线条横平竖直。
曲线 - 让颜色更加鲜明
虽然 “立体空间切割法”(再一次差点忘记这几个词儿的顺序)主要是表现空间感,但是色彩也是画面的重点。因为鲜明和谐的色彩,可以增强空间中不同平面的对比,让画面的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更强。
为此,不同色彩的原片其实调节起来会千差万别。这里举的例子只能针对这一种场景,但是,我也可以从中略微总结出一点小规律。
那就是你除了调节 RGB 通道外,最好去分别调节红绿蓝三通道。
进入通道的方法是点击左下圆点符号
并且总的来说每个通道都基本上是不同程度的 “S” 形调节,也就是在曲线上打左、中、右三个点,左侧下压、中间基本不动、右侧上提。
这样一来,画面中的色彩会更为突出。
注意,这里我要强调:每通道曲线的调节幅度都不同,具体调节到什么幅度,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观看,用大脑去判断。
局部 - 解决调色带来的断裂和亮度问题
手机拍摄的照片,甚至一些相机拍摄的照片,都容易在曲线调节后出现色阶断裂,也就是画面中出现 “断层” 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局部工具中的「结构」选项,进行向左滑动的负向调节,其实这很类似 PS 中的 “高斯模糊”。
但模糊之后,你会发现这一区域的亮度可能会降低,色彩会变淡,因此还需要上下滑动手指,略微提高「亮度」和「饱和度」选项的参数。
还是那句话,具体参数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观察与判断。所以我经常说,即使对于修片,参数也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每一张原片的情况都不相同。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给你的摄影秘术:立体空间切割法 ~(¬ -̮ ¬) ~
切切更健康~
希望你也能学会,然后在观展的时候,知道去拍什么,又怎样去通过修片让照片变得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