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感和空间感,其实运动中的物体,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无论是从物理上讲,还是生物角度上来讲都是如此。
虽然我不懂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也不知道物理学上的相对论是不是跟那个著名比喻完全相关。毕竟,有太多轶事故事,后来都被证明是被胡编乱造的。
但做为舞者,我严重的感觉到,时间和时间感,空间和空间感是不同的概念。时间和空间也许有一个绝对数值,可以用牛顿经典力学来解释,讲课的时候,我也经常说,在一个舞池里怎么去正确看见舞程线,就是距离舞池的物理边距(墙、桌子、障碍物)半臂到一臂的距离,这条线就应该是舞程线。我们站在舞程线上,应该是男生背朝外,角度在45左右,而不是正对舞程线。我们最好不要在音乐的前八拍就立刻跳动作,就算非要跳,也尽量简单移动。我们不要把普格列瑟70年代的音乐放在舞会前半程。
这些时间和空间上的概念,很少会产生异议。大家就算不想遵守,但都能理解我在鬼叫些什么。
这个就是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
但时间感(timing)和空间感(elastic),就是非常难交流的,因为他们带感。感就是对于绝对事物的感知,时间感就是你对时间的感知,空间感就是你对空间的感知
。
而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教你怎么去感觉,甚至也没有任何人能模拟你的感觉。
而探戈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时间感+音乐=节奏感, 空间感+身体=部位感。探戈中的步子啊,套路啊,全部都建立在这些感上。
没有这些感,你跳的就是绝对的时间,绝对的空间,绝对的音乐和绝对的身体部位。
统称,僵尸探戈
,在舞池里,就成了tango machine。跳啥都是4/4拍,跳啥都是蹦擦擦,布宜诺斯的春夏秋冬……你跳都是难忘今宵。
好处是,这些绝对的东西很容易理解。在我们最开始接触探戈的时候,依靠的的确是这些绝对的东西,如果上来就学相对的东西,那么应该没人能活到探戈学习的第三集
。
但随着时间推移,你必须找到自己对于探戈的感知,并以这种感知为唯一的判断标准和提升目标。
很多朋友都卡在了,明明学了很多,练了很久, 但就是感知不到,比如,就是感知不到落重心要落在拍子的第三部分。
首先,他不理解什么是一拍,其次不能把这一拍拆成三部分,最后自然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落在最后一部分上。所以就会有种,完全没有跳错,但就是跳不对的感觉。
这种跳不对,可以说成很多画面,比如没有倾听感,听到就跳,跳完这个就跳那个,一个接一个。再比如,明明跳得很快了,但就是把所有的重音都完美错过了。
我对天发誓,这个感知上的贫瘠和缺失,光靠上课没办法解决的。上课解决的事思考,不是身体感觉。你可以学到如何去提升身体感觉的建议和意见,但也仅此而已。我也试图帮学生解决过,后来发现,短时间内(50节课之内)只能筛选,行你就更行,不行可能真的就……会越来越不行。
长时间我不知道,短时间内上50节高质量课程,在我目前已知的生活状态中的,大家都达不到。
尤其是虽然上很高级的课,但却没有办法跟优秀的舞者深入的交流或者长期跳舞,就根本找不到这种感觉。我会一直撵学生去跳舞会,然后回来跟我仔细描述自己的体感。
它之所以是感觉,就是因为它们必须是五感散发的,说是说不明白的,用思考代替感受更是一种假装勤奋实际懒惰的愚蠢做法。
有一类探戈小偷,我既瞧不起他们,又妒忌他们。他们就非常知道去别人身上偷,我经常会跳到一些人,感觉自己在跟复印机跳舞,他就是能做到我做什么他做什么,我发什么骚,他也发什么骚,我发什么癫,他也努力发什么癫
。
令我哭笑不得。
被这些人启发,我也经常去偷别人的东西。先把自己放一边,就是纯粹变成模仿机器
,对方做什么,我就努力调整我的频道跟他同频。不理解也要做。理解了就要模仿得更到位。
有些人的时间感就是天生的好,迟滞于拍子很多,他很享受那种回弹感;有些人的身体天生正位,他的身体空间感就更好,一副身体可以同时朝向800个方向延伸弹性。
我当然觉得自己也很强,但还是能碰到比我更强的。我们学习模仿的不是小朋友学习看表识别时间,那个是固定的。我们模仿的是如何应对等外卖时漫长20分钟那种时间感,总有人的时间感就是更高级。
说句不恭敬的话,有很多所谓的大师,高级舞者,什么这个师那个师,他们身上的时间感非常糟糕,是纯粹靠技术偷时间,就是那种偷摸的把表里的电池给抠出来,这种特别没用的技术。
一点也不美。看起来美,实际也不美。你感一感就知道了,别老只会看。
但有些新人,有些平时个性不招人待见的人,有自己对于时间的理解,他们独特的视角就会创造全新的时间感。
自己等车的时候,就会觉得,除了自己要坐的车死活不来,其他没用的车都在不停地进站。
但身边如果有喜欢的人,你就会希望全世界的车子都停掉。
那一刻,拥抱中的那个感觉好的人就可以把全世界的车子都停掉
。
本周的训练营恢复啦
找不到时间感和空间感的
来我这儿感……
唠叨几句去重庆后的感触:
去的几天一直阴天,因为白天在山上拍摄,还挺怕下雨的,但非常幸运的清爽拍摄完。
我发现我对于探戈圈社交越来越不了解了,大家都社交得有模有样,我还是一副没有被社会磨平棱角的样子,一脚也踢不出句吉祥话。好在我长得很吉祥。
完全不知道有那么多舞会可以跳,我就只带了一条裙子。结果三天,天天跳,过了一个how old are you的周末。
最后一天我去了Jeff的咖啡馆里,要不是正好跟成都的周先生住同一个小区,还天天在楼下见面,第三天我真的不想动了。多亏去了。那个北滨路的咖啡馆,在二层,对着嘉陵江,直线距离不到100米。其实不是那种如画的景色,江边在修桥修路,挺现实主义的。水也浅,河滩上难免枯瘦。但作为北方人,实在很难形容那种涌入视网膜的画面,就好像我从中国画扁平的手法中,突然走到了一个有透视的西洋画中。或者我从被折叠的二维空间,突然来到了三维空间。我指着在江边崖壁上穿梭而过的彩色轻轨叫道:“小火车!小火车!”清川在旁边嘲笑我说,就是喜欢看你们这种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每次去重庆,都正好赶上规模合我意的大聚会。就是没大到没工夫聊天,也没小到跳不起来。每次都是正正好,刚刚好,非常好的规模和亲密度。至少对于我个人有限的经验来看,重庆是除了北京之外,很好跳的城市。大家的江湖气很重,虽然我还是觉得踩箱喝大可不必,但每次来都被当地的朋友关照得很令我惶恐。心里默念自己也配?!!!
我不是什么大咖,我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舞者。我的脸毫不值钱,给谁都不好意思。我还是自己留着吧。重庆舞会上,是cabeceo超级好使的地方。光是这一点,我就觉得很难得了。我经常卡到之前完全不认识,但对方一旦卡我,我就知道这个tanda稳了。我没有跳过一个,cabeceo好但是跳得不好的人。而且重庆的猪蹄到底是咋回事,为什么那么便宜。我连吃三天,海带猪蹄汤,剁椒猪蹄,猪蹄饭……而且我现在完全尝不出什么“好麻”“好辣”,只有“好好吃”。Jeff款待我们一桌超级香的重庆菜,上海的Franco和北京的我,吃辣能力完胜当地人。他们说,你没有味觉了?你是不是又羊了?见面三分情,重庆舞者当然也会来北京跳舞,或者我们在任何其他地方都能遇到重庆人。但去重庆当地,是会对当地的综合风貌产生感情的。这种感情就不是那种绝对的东西,是一人一感。开俱乐部容易,经营却难,尤其是日复一日的搬石头上山,西西弗斯式的命运,仿佛冰箱里的灯,你知道只要一开门,它就会亮。我不光没有吉祥话,还成天给村雨泼冷水。但还是得郑重承诺,要是有需要支持的地方,一定吱声……虽然也就是说,我未必能听见吧……下次再去哈。再会。
虽然这两个数据很一般,但我发现反响很好
偶尔遇到新朋友跟我聊起
发现他们真的有看过,真的有记住明天在红酒屋的活动据说有那种相亲活动才有的物理“攻击”环节反正也免费
老朋友也欢迎过来喝一杯看我出丑啥的也值啊上一篇:摄影第一法则:就是表现空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