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画幅摄影展得到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09-12     点击量:

     周末去看了两个摄影展,一个是冯建国的澄怀观道摄影艺术收藏展,另一个是《不止——大画幅摄影十人展》。

     对,两个都是大画幅摄影作品展。正是静静地看了大画幅作品,引人有所思,有所悟,仿佛让人能“澄怀观道”。

最早知道冯建国教授,应该是在《学习强国》里听过他的课,而且记住了他说的“近年在用大画幅拍摄黄山”这句话,就一直关注着,但没有找到其相关作品。这次知道了他在北京金杜艺术中心有这样的展览,9月23日是周六,下午便兴冲冲赶来学习。

      冯建国曾留学日本,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建国以来为中国的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2012年,荣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算得上是位很有成就的摄影家。

     “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以澄澈的空明心境来看待世事,他说:“十多年来,我几十次登临黄山之巅,深切体会到黄山风景具象抽象浑然天成,千变万化,自有章法,乃天造之境。黄山山水,我希冀透过影像的转化,呈现出我心中久久寻觅的一种山水黄山。”从展出的作品看,确实有令人称道之妙作。

       作品以春夏秋冬为顺次次排开,除“夏”为彩色片外,其他都是黑白片。

春山清远 | Serene Spring Mountain

2016

铂钯印相 | Platinum-palladium prints

50.5×28.5cm

版数 | Edition:50

     这张构图有新意,工作人员说已经有售出。

玉屏峰佛光 | Buddha Light at Yuping Peak

2022

铂钯印相 | Platinum-palladium prints

55.5×43cm

版数 | Edition:50

蓬莱三岛与天都峰 | Penglai Three Islands and Tiandu Peak

2016

铂钯印相Platinum-palladium prints

55.5×43cm

版数 | Edition:50

春雁展翅图 | Spring Geese Spreading Wings2015铂钯印相 | Platinum-palladium prints50.5×28.5cm版数 | Edition:50

     但我作为一个离黄山不算太远、也拍过几次黄山的摄影爱好者,还是认为有些作品的表现,还是没有与前人优秀作品拉开距离。

雨中莲花峰 | Lotus Peak in the Rain

2019

铂钯印相 | Platinum-palladium prints

55.5×43cm

版数 | Edition:50

十八罗汉朝南海 | Eighteen Arhats Watching South Sea

2018

铂钯印相 | Platinum-palladium prints

71×30cm

北海云涌 | Soaring Clouds at North Sea

2018

铂钯印相 | Platinum-palladium prints

55.5×43cm

版数 | Edition:50

始信峰朝霞 | Alpenglow of Begin-to-believe Peak2022艺术微喷 | Giclée69×88cm版数 | Edition:50

云霄之上,九龙峰Ⅱ | Above the Clouds, Nine-Dragon Peak

2022

艺术微喷 | Giclée

125×290cm

版数 | Edition:50

     这是现场最大尺幅的作品。

     原作在大画幅相机加持下,细节确实很震撼,加上铂钯工艺(在第二天的映画廊观展中,有位老人说:就是

喜欢这种淡淡的怀旧味),更增添了氛围感。所以,技术上的应用,提升了作品的可阅读性。这是第一点启示。

     现场的工作人员说她是北大光华学院毕业的,同时在看展的一位影友说他是北大中文系毕业,她笑着回道,她爷爷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王力是爷爷的老师。真是藏龙卧虎啊。正是这位“司马烈人”影友告诉我,他刚从《不止——大画幅摄影十人展》开幕式过来,现场有林添福、冯建国等大咖。

     所以,周日我又来到了映画廊。

     五一节期间,我也是在这看过“重逢——第十五届全国大画幅摄影作品展”。

    展场中间一条长长的展线,如同一把长剑刺向展厅深处,表达出大画幅摄影所包容的不同审美追求,也体现出它们不容置疑的共性,“大”的力量。

    策展人朱炯谈到:“大画幅摄影是影像艺术创作的一个独特切入口,借助深厚的摄影历史沉淀之力,在快的时代沉稳、缓慢且深刻地观察与表达。”本次展览的参展摄影师既有中国金像奖得主,也有刚在平遥获大奖者。展览从作品题材到美学追求都不尽相同,但体现出本次展览的追求——实践大画幅摄影的广阔内涵和无限边界。

第一篇章以古建筑摄影见证历史的存在。

由孙占涛《灵光住世》、罗加亮《古建·拾遗》、吴建平《瓷呈长城》三组作品组成本篇章,三位摄影师分别将针孔摄影、铂钯印相、手工银盐放大、瓷器印相等材料美学的魅力加持在被时间雕刻的古塔、宫殿、长城上。他们的影像作品庄重地纪录古建筑,张扬它作为文化视觉化存在的历史生命力,张扬人类追求永恒的梦想所在。

《灵光住世》|  孙占涛 摄

     这是展出作品的一个细节。

  《古建·拾遗》 |  罗加亮 摄

  《瓷呈长城》 |  吴建平 摄

第二篇章聚焦人的故事,见证“我们”自己的存在。

刘小强《即将消失的村庄》、张华斌《白裤瑶》、王乃功《九儿》三组作品中,三位摄影师以不同的距离与方式,克制而饱含深情地录了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的处境,用影像揭示了村庄、民族以及个人在与命运的搏斗中永不磨灭的灵魂之光。陈生平《凝视》镜头中没有人,影像呈现寂静却充满紧张感的自然-社会空间。作品中的一张张面孔、一处处空间,构成了人类自己,见证“我们”曾经存在过。

《即将消失的村庄》| 刘小强 摄

  《白裤瑶》| 张华斌 摄

    我取人物部分拍下细看,可以看得出光圈是用得比较大,这是本组的特点。

  《九儿》| 王乃功 摄

     这组作品之前在网络中有见过,8月的《摄影世界》杂志上也有14P的专题介绍,已经获得不少的奖项。可见生命题材的感染力之大。

      现场有墙上图片,也有手工书的展示,如同刚在平遥获大奖的展示相同。

      大画幅拍人文少见,它的细腻很能表达生命的质感。而且九儿自己的文字,又是那样有哲理,读来不禁动容。

   《凝视》|  陈生平 摄

    这是位长期生活在武陵源景区的摄影师作品,他没有拍奇峰云雾,而是选择当下无处不在的摄像头。

第三篇章

进入想象力的宇宙,大画幅摄影没有边界,只有无限可能。

郑飞《重构与改变》、林添福《湿版冰花》、陈京伟《盲盒》组成本篇章。三位摄影师天马行空,风格迥异。大画幅摄影与数字技术结合,使工业产品的金属光泽与炫酷造型表现更上一层楼;当代湿版工艺创新化学物质与影像表现,追寻生命的洪荒之力;反大画幅视觉惯式的魔盒也欣然打开,在模糊光炫的视觉世界里,过去与未来同在。

《重构与改变》| 郑飞 摄

    《湿版冰花》| 林添福 摄

  《盲盒》| 陈京伟 摄

      徜徉在展厅,与风格各异、意蕴犹长的作品对视,看摄影师多元而真诚的追求,我突然想到,有很多原来自己不认为可以拍或是拍了没什么用的对象,其实是可以拍的。摄影不仅是吉光片羽,也有日常琐碎和边缘之物,更有一直静立在那只待有缘人相遇的事物。只要利用光影、线条、色彩组织有序的画面,注意远近、大小、明暗、动静结合,不论是矛盾、有趣、荒诞的瞬间,还是古朴、宁静、庄重的存在,都可以入画。

      至于说,让观者能在看照片的同时,引人思索画面之外的问题,比如罗伯特·亚当斯、斯蒂芬·肖尔那样,只有待以后提升了。当然,那是史上大师级人物所为,我们只是凡夫,功力不够,到不了那样的段位,也就先不要去纠结了。说白了,我只拍最真实的当下,别人爱乍想是别人的事。

      这应该是我得到的最有帮助的启示吧。因为这样想来,心中似乎有一种豁然开朗感,所以,边走着也能边拍着。

上一篇:王如勇:说说画面构成的三段式

下一篇:2022级《影像构成基础》图片摄影作业展示

Copyright © 2010-2024 Powered by EyouCms 非商用版 向未来视觉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沪ICP备2024066551号-3

友情链接:真菌荧光染色剂 日本新闻 展会B2B 芝麻信息网 同轴连接器 直播基地 广州服务器回收 正经小说网 搜外友链